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征文大赛第三名)

大赛征文得奖作品展示​

第三名

网络大赛征稿作品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什么书,就会成什么样的人

疫情期间华夏民族中原大地的读书声

王爽

August 30TH, 2020

        庚子年是我们十来个人,第三遍晨读《黄帝内经》了。

        今天读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一》,除传统过年七天外,其他时间没有间断,横跨了三个春节,每天早上读书,已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疫情期间,我们依然静定,少有外界的恐慌,除了读书这个提神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神交作者”,对医理的掌握,对华夏老祖先留下来瑰宝的熏陶,这些大智慧之光,让我们能够自信与相信,相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相信“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更相信国家有办法人们有能量共度难关。

而在与《黄帝内经》朝夕相伴中,原来修学中医针炙的,已开始正式行医;有的已会给自己和家人治疗;更重要的是大家相貌气韵的转变,字如其人,书写也有模有样,这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书人合一,先呈上一盘“抄经”成果

        字如其人。

        字见心境。

        殊不知,写字也可以治病。当你失衡时,手下的字也歪歪扭扭;此时,你端坐书桌前,平心静气,当“横”写得特别“平”时,顿时眉骨舒展,眉开则颜笑,当“竖”写得特别“直”时,脊柱则挺拔,直则通,通则不痛;如此写下去,整个人沉浸在一种氛围中,半晌功夫便恢复疗愈了自己。

        配图:

       渐入佳境的字体。参与书写与早读的分别有:崔大文、马莲、朱进红、孙晓雯、叶雯雯、刘玉静、鲍超杰、宋铁玲、刘亚峰、晏梓、郑铭、王鹤梅,还有发起者本人。

音频:

        一切音皆陀罗尼。

        听其音,知其人。

        一个健康的人,声音也是健康的;“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臟;五音不全的人,一定是身体相应部位有问题。

        也因此,“音乐(樂)”是一味药,某种程度声音也是一味药。

        如何每天中气十足的朗读,谁说不是一种锻炼呢?!

 

神交古人,读什么书,就会成什么样的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键我们要读什么样的书?

        这需要符合我们每个人的目标追求及价值观。

        对于中国人来说,《道德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都是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考虑到宗教因素,及我们正在修学的中医、心医部分,就选择了国内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

        作为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这本书不仅被医者奉为“圭臬”,更重要的是内容:华夏族祖先黄帝与先师岐伯的对话,而问答中,黄帝不仅为健康而问,更重要的是为苍生为子孙而问;不仅有生命的真谛,还有华夏民族的核心文化——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

        中国人常讲的“天人合一”,在此书中能让人深切的体会到,“人身是个小宇宙,宇宙是个大人身”,也通此理。

        作为河南资深媒体人,我曾常年熬夜写稿、深夜乃至后半夜值班签版,常态是第二天睡到十点或中午。对于这种状态,离开报社时,我也下决心,一定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早睡早起。

        自从开始早读《黄帝内经》后,这个方法,使我彻底改变了生活习惯。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内外整洁,端正身姿,朗朗诵读,送孩子上学,开启新的一天。

        由于书中很多字生僻,而且内容深奥,使你不得不查阅资料,或者再询问先知者。慢慢的,一些句子,你可以顺手拈来;一些医理,渐渐明白并可运用。

        而参与读《黄帝内经》者,他们来自不同领域,但多是中医爱好者,有的喜欢传统文化,几年下来,多会行针、艾灸,也有的开始正式行医。

        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是我提倡的读书方法。

        而真正能理解掌握,则是老祖宗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就需要与圣贤同频,而不是乱揣测或断章取义,最高的境界当属神交古人,灵游太虚了。

 

一门深入,成人的世界接力读书会是什么样?

        你可能会奇怪,怎么会有如此自律的读书计划?

        这个缘起于康福堂中医胡建新大夫处,2016年每周六晚大家一起学习《杨甲三针灸取穴》,我也给大家聊聊《易经》,之后一起购买了《黄帝内经》。在一年多的共同爱好相处中,形成了相近的频率。

        之后,因《黄帝内经》,结缘国家紫薇蠡术传承人范明公先生,对该书的理解与应用有了深入体验。

        当我谈及早读《黄帝内经》的想法时,大家也纷纷相应。

        但在微信群里读书+抄写,是一个挑战。

        因为面对许多人,我们要发出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别人怎么想?抄写得不标准的字体,怎么拿得出门?

        真的,面对着微信,我也得平心静气好一会,再试着读出来,就像初次的直播;字是写了一遍再重写,然后发出;就这样,有的“掉队”了,工作忙或者家里有事,就再也不读了。

        为了正规一些,我还专门让中原工学院播音与主持系童浩老师进群指导,让书法家娄鸿泰、默人示范。后来,几位晨读的结伴还练起了书法。

        是的,大家的进步是能看得见的——

        与古圣先贤的连接,让气质、气韵、气度悄然改变;对事物的认知及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在读一本经典中,人生的境界不断提升。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古人对书呆子的描述。

        但若你能做到,你就会止定安然,清心致远,洁静精微,怎么会为外界的风吹浪打起心动念?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致心一处,无事不办。

        我想,一辈子读透一本书,将一通百通,善莫大焉。

 

附:

书有大药,随手一翻,便消融凡尘

        听听晨读代表们怎么说吧,见微知著,见字如面。

崔大文:

        读书可明理。在全球性疫情面前,我们因相续晨读《黄帝内经》,一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时刻提醒我们做好人,做好事,养浩然正气,邪不能侵。

        读书可养心。《大学》中言: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如此,便心安。

        读书可心怀天下;可鉴史;可怡情;可创新;可知天知地知人事……不择时不择地随手一翻,便消融凡尘,另有一番天地。

马莲:

        《黃帝內经》告诉我们——经脉者所以能決死生,除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生活中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这个图学明白了,就把我们的脏腑与疾病搞明白了。(图10)

朱进红:

        《黃帝內经》讲“天人合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人来源于自然,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养生就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

        “异法方宜论篇”说到:一病而治各不同,地势使然也。东方之砭石,西方之毒药,北方之灸焫,南方之九针,中央之导引按蹻,雑合以治,各得其所宜也。突入其来的新冠病毒,很多医护人员都冲到了一线,我们这些中医爱好者,利用自己所学,为家人和亲戚,艾灸刮痧,也是各尽其能。

        书读百便,其义自见,我们还会继续读下去,10年,20年……黄帝内经的内涵可能是我用一生也探求不完的,但很值得,不是吗?

孙晓雯:

        疫情中每天看到新闻公布的新增病例,心惊胆战,封闭在家也是惶惶无助、无所适从的。

        幸好有读书群,一本书,一群人,一路向前。

        每日晨起跟大家共读一段《黄帝内经》,认真品读这“以生命科学为主体、汇集中国古文化、科学知识研究成就集大成”的巨著,内心便有了些许依托,多了份安宁。

        虽未达到神交古人的境界,但在与志同道合的熏习中,体悟天地阴阳五行的运转以及人体五运六气的运行规律,深感天地人本自一体。疫情不过是给我们警醒,让我们暂停下来反观对自然及人生的态度,让我们从外求走向内求,重拾敬畏心,以期向《黄帝内经》中所强调的“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的境界前行。

宋铁玲:

        生活不能只有烟火气,疫情期间除了全家做美食,还有精神大餐的日課:“书法和晨读《黃帝內經》。

        晨起開門誦內經,風弄香樟醒腦清。

        鳥臨窗語報天晴,黃帝玉版傳真精。

 刘亚峰:

        《黄帝内经》是一部记载老祖先当时掌握的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地理乃至社会学、心理学、甚至高数学等,来探索生命本质、揭示生命的奥秘;其中有个词“藏象”,注释为藏居于内,形见于外;印证了“在天成像,在地成形”的逻辑思维,得出一切问题的出现,都是思想行为的结果。

        知道人的一生经过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的由来;确定把五行金木水火土代表人的五脏系统肝、心、脾、肺、肾之道;同时六淫的出现风、寒、暑、湿、燥、火的外部环境,造成对人体的伤害;人身的病理,象中有数,形神一体、心身一体。因此,不要往外边找答案,只能从自身找问题。就要从内心改变自己思想,一念之转,天地宽。以吾心为神明,唯心所现,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晏梓:

        从疫情爆发时的紧张、迷茫,再到后来的淡定与坦然,与坚持早读《黄帝内经》是密不可分的。

        早读,首先要早,以六至七点之间为宜。整个社会突然停摆,全家人也由平时上学、上班忙碌的节奏戛然而止,身心也随之慵懒,但读书活动,促使自己早早起床,开始与古圣先贤的一段特殊的心灵沟通,整个人感觉一天都是有精神的。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至愚智贤不肖不具于物,故合于道。”初读时一带而过,并没有太多的感触,第二次读,不禁感慨与好奇上古人的生活状态,后续再读,真气内存,病安从来,心力猛醒。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次看似灾难,其实是上天对人们的一种警示,避免更大的灾祸,这样看来,早读是一种磨练,一种修行,让我珍惜每一个当下。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北京时间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2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北京时间10月18日周日上午10点半,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2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旗风堂品牌课程“旗枫舞韵坊”,报名链接请进

身为华裔,嫁衣是穿在身上的文化符号。丝绸是女儿带着出嫁的,也是父母给予儿女情长的最好诠释。符号里的文明,两箱丝绸=两厢厮守。文化有传承,爱在延续。明星款新娘嫁衣、新郎礼服、妈妈旗袍,中式婚礼礼仪、仪态顾问,请洽旗风堂。

《旗风堂创意厨房》旗袍美厨代言人

一酱在手,秒变厨神。联合牌纯天然酿造,我的最爱。

“绽放生命,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圆满落幕

        近日,由美国旗风堂和全球画中人旗袍文化联盟总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旧金山国际旗袍文化月“绽放生命,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落下帷幕。比赛吸引了旧金山、纽约、悉尼、墨尔本、北京、深圳、珠海、天津、郑州、南京、合肥、长春、兰州、临沂,湛江、中山等十多个海内外城市的“画中人”、写作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收集原创作品百余篇。
        本次活动是在中美及各国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开始的,参赛选手们以线上征文的方式诠释了全球华人的人文情怀、凝聚的力量。选手们的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忠实地记录了各国各地的华人兄弟、姐妹共同走过的这个特殊时期,表达了对生命尊重与领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对抗疫逆行者真诚的致敬。日出日落、花开花谢都是生活的一场日复一日的轮回,以柔软的心书写扬在脸上的自信,以细腻的情感描写藏在心底的善良,以意蕴隽永的方式表达融进血液里的骨气,刻进生命里的坚强,抒发对生命的眷念与领悟。
        湾区旗袍文化盛事—第五届旧金山国际旗袍文化月,主办方旗风堂创办人籽苏女士表示,2020年遭遇席卷全球的疫情,此时推出网络征文大赛,意义重大。在居家隔离限制令实施的情况下,鼓励大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抗疫生活,释放自我、疗愈心里,梳理情绪,记录这一段一生中最特别的记忆。百余篇征文来稿忠实记录世界各地共同走过的这个不一样的冬、春,留下了珍贵的民间文字档案。

         本次全球征文大赛共邀请了6位高规格的国际化评委共同组成评委团。她/他们是:

阿紫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

陈杨国生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荣誉教授 终身荣誉学者

徐少英 墨尔本新金山图书馆馆长 资深媒体人

杜仲华 作家 资深媒体人

刘冰 《全球华人旗袍映象长卷》原创人  资深媒体人

籽苏 旗袍文化国际传播人  旧金山旗袍文化月创办人

        经过专业评委团的综合评选,共评出成人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荣誉奖26名。

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2名(排名不分先后)

阎友新(广东中山)

《猇亭,我心中无法割舍的乡愁》

 陈雁媚(美国旧金山)

《旗袍,美丽的传承》

二等奖2名(排名不分先后)

 陈贺义(澳洲墨尔本)

《家有儿女初长成》

雨晴(珠海)

《“疫外”美味—“静如厨子”》

三等奖6名(排名不分先后)

张云(美国旧金山)

《绽放生命,疫外芬芳(旧金山实录)》

王静(天津)

《忆故乡》

王爽(河南郑州)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梁海燕(澳洲悉尼)

《宅家的日子—我的菜园果园和花园》

黄萍(天津)

《“疫”往情深》

聂振生(山东临沂)

《乡愁里的旗袍》

荣誉奖26名(排名不分先后)

宇文大盛(美国旧金山) 泰山石优秀文学作品奖

《“疫”外收获,歌唱养生》

穆安玲(广东深圳) 最美生命绽放金奖、绿萝优秀文学作品奖

《绽放生命,疫外芬芳》

周馨瑜 (甘肃兰州) 最美逆行者优秀文学作品特奖

《春醒如约  一切安好

——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木刀(山东) 千日草优秀文学作品奖

《试胆》

俞孝明(合肥)百合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寂静的春天不孤单》

汤群(澳洲墨尔本) 波斯菊优秀文学作品奖

《第一次穿旗袍》

赵桂云(吉林) 金银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Ada Dai(美国旧金山) 海棠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病毒无情,人有情》

庞于启(美国加州) 鲁冰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念想》

顾晓(天津) 君子兰优秀文学作品奖

《旗袍与家居-请着中国风》

赵俊莲(北京) 木棉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生活静好》

婉容(新西兰) 栀子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抗疫情深》

郝燕红(天津) 大丽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让中华传统节日在抗“疫”期传承光大》

孙瑾(美国) 幸福树优秀文学作品奖

《小小说》

梅彭康(美国旧金山) 凤尾兰优秀文学作品奖

《早日减疫迎曙光》

黄立慈(美国旧金山) 常春藤优秀文学作品奖

《友谊价值比天高》

陈志春(北京) 龙舌兰优秀文学作品奖

《等你回家》

Yun Ren(美国旧金山) 满天星优秀文学作品奖

《愿后会有期都是久违的别来无恙》

吕莉(天津) 樱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等着我,武汉》

孙利群(美国旧金山) 向日葵优秀文学作品奖

《父亲》

刘辉(美国旧金山) 金百合优秀文学作品奖

《绽放生命,疫外芬芳》

梅而(美国旧金山) 万代兰优秀文学作品奖

《温暖彼此,相依前行》

婉冰(加拿大) 木兰花优秀文学作品奖

《五月的心情》

雨岩(美国旧金山) 紫罗兰优秀文学作品奖

《疫情中的点滴》

傅雨虹(美国旧金山) 郁金香优秀文学作品奖

《ABC好邻居群,筹款捐口罩。 美国旗袍皇后,感恩写历史》

Becky Wu(美国) 幸运草优秀文学作品奖

《我和COVID-19的“遭遇战”》

 

优秀组织奖3名(排名不分先后)

1.新西兰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负责人:莫雪芬

2.深圳中华旗袍馆

负责人:唐光艳

3. 甘肃尚青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季诗慧社团

负责人:张亮

感谢每位参赛者的付出

用这种特殊的方式

陪伴我们度过这段

特殊的日子

获奖作品展示连载随后推出,敬请关注。

本次大赛主办方美国旗风堂和全球画中人联盟总部是文化传承路上的老搭档。一个立足世界窗口城市旧金山,以旗袍为文化载体,践行传统文化跨国界的交流与传承。旧金山拥有全球第一个城市公布的旗袍日,2017年,旧金山前市长李孟贤在第二届旧金山旗袍文化月市政厅专场活动上,隆重宣布4月14日为旧金山的“中国旗袍日”。中方主办长卷之父刘冰先生,旗袍文化传播的操盘、策划高手,长卷拍摄足迹遍及全球50多个城市,旧金山荣幸成为海外首个拥有过千“画中人”的城市。2017年10月,旗袍文化活动走进美国西部加州名校斯坦福大学,完成了刘冰先生继旗袍文化走进美国东部名校哈佛大学之后的又一标志性的文化活动。2020年春,本次征文大赛的筹备过程中,双方倾注热情,积极沟通,细化环节、方案。正值疫情全球肆虐,写作可以缓解人们因疫情产生的情绪不稳、抑郁、烦躁、恐惧等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为抗击疫情,注入正能量与信心,全球一心,共度难关。

2017年旗袍文化活动走进斯坦福大学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1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猇亭,我心中无法割舍的乡愁 (征文大赛第一名)

大赛征文得奖作品展示

第一名

网络大赛征稿作品

猇亭,我心中无法割舍的乡愁

阎友新

May 15th, 2020

          季节轮回的风,缕缕都是动人的诗组;孤独南飞的雁,化作天边绚丽的风景;冬日纷飞的细雨,缠绵得让人伤感;久盼的夕阳,未能红遍西边的云彩。街边的落叶,片片飞舞,旋转着,呢喃着,宛如即将背囊归乡的游子。

          傍晚去上东都国际广场,巧遇两个喜欢陶笛的孩子,久石让的《天空之城》和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被他们忧伤而含蓄地演绎着。委婉的笛音弥漫在空气中,迂回萦绕,反复撩动着我心灵深处的平静,隐约的婉转和沧桑悠扬的笛声唤醒我对故乡风雅猇亭的迷恋不舍,每一个回旋的音符看似随意不经,却又如此纯净苍凉,思绪随之飘向远方。

          我的故乡在猇亭区古老背街道云池港,这里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清凉;这里满眼的绿野,原汁原味,就像天然的调色板,斑斓绚丽;这里古朴归真,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主,门前的抱鼓石,门枕石,门楣及照壁保存完好,是难得一见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群村落。而我家位于长江江畔一侧,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落,默默无闻,不争春来不争香,如同安详的老人静默在河旁,看流云飞过,看日落西山。

          我家在小路一侧,靠近江边,单独而建,屋前屋后都有一个小四合院子,父亲在家的时候,会修整得很整齐,院子角落种上几棵橘子树。墙角下面是一片小竹林,山风拂过,竹叶婆娑,哗哗哗哗地,甚是悦耳。一个小水塘就在后院下面,阳光投影时一片金黄,偶尔几条小鱼跳出水面冒个泡,那“咕咕”的声音让我感怀至今。南边的墙角依田而建,一条小溪流日夜叮咚不停,那溪水带点甘甜,可以和着谷子酿酒,可以和着春芽煮茶,口渴俯身就可以畅饮……

          孩提时的我喜欢带着家中的小黑狗,跑到村西边的爷爷家。小黑去找老黄狗、小花狗它们晒晒太阳、抓抓耗子,而我喜欢和附近的一帮孩子在田野里上蹿下跳,不时地惊飞一窝小鸟,然后在炊烟四起的时候,在母亲们悠长的呼唤声中,或顿足而逃,或慢慢踱步而归,或相互追闹,各自回到昏黄而温暖的灯光下。再抱着一个大碗,坐到道地中间的石墩上,听白发爷爷讲家国大事,听黝黑壮实的邻家大叔讲庄稼长势。有时月上东山,身形消瘦的爷爷喝多了,呵斥奶奶的声音就会在院落上空喋喋不休。

          爷爷好喝酒,每天早上起来我都要拎着小酒壶到马路边的供销社里帮他买二两散装的土制白酒,每次看到那一勺子酒倒进壶里,我总觉得倒进去的是爷爷的快乐。爷爷的温柔只对嫡孙我一个,比我大一岁的表哥则曾经被爷爷拎着棍子撵着赶。

          “闭月藏云遇鸡鸣,晨露敲窗在五更。几缕炊烟砖瓦上,妇孺灶前煮粥忙。路有长者牵牛早,溪边自有洗刷笑。红阳半遮东山头,儿童背包去学堂。”晨雾初散,忙着农田的大人早已出门,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的小伙伴们,相互串门同去,而我则由上过几年私塾的爷爷代管启蒙。“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虽然不是很明白这些语句的意义,但我还是按照爷爷的方式摇头晃脑地背诵着。“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爷爷心情好的时候,会给我讲解李渔的《笠翁对韵》,那时的我一直以为是李渔编写的教材。某个冬日午后,阿黄眯着眼趴在台阶上打着瞌睡,给我讲完郑庄公掘地见母故事的爷爷懒懒地躺在竹椅上。正在给他敲腿的我听到一阵鼾声传来,只见爷爷手中的线装书已滑落在地上,扬起几丝尘土。我轻轻捡起,连蒙带猜,才辨认出这本文字复杂、整个竖排的书名叫《东周列国志》。我把书往爷爷手上悄悄塞回去的时候,爷爷睁开了有些昏花的双眼,咳嗽两声后,继续开讲郑庄公如何假命伐宋。

          空气中掺杂着牛粪的味道,摇着尾巴的阿黄贪婪地嗅着乡村的气息,几只清闲的大白鹅挪着肥大的屁股,呱呱地叫着,似乎在向人们炫耀着她那肥胖的美丽。未到学龄的我在爷爷强烈要求下,被送到离家7里开外的邻村读小学。那是奶奶的娘家,教书的舅公没多少时间关心我,只能由太婆来照顾6岁的我。太婆年逾八旬,神智已不太清楚,那个冬日傍晚,她早早地自己一个人吃好饭,然后把门锁上昏沉睡去。已经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呵气成霜,而舅公还在猇亭区里开会,不曾回来,我一个人缩在门口的柴火堆里,冷并饿着。隔壁那个女同学潘书凤发现了我,让她爸妈为我煮了一碗好香好香的面。现在我还记得那面的香味,还记得她穿着红色碎花棉袄,笑起来像铃铛晃动,不知小小的她现在何方,是否安康?

          被遗忘过的我,不管爷爷怎么劝说,再也不肯住在太婆家,宁可每天早上天不亮独自一个人去学校,傍晚再从学校走回家里,晨昏黑白,山野的鹰隼伴过我,早起的野兔看过我,一天又一天。

          因为生存和生活,我现在飘在宜都市市,但我的根在猇亭区,在梦回千百次的长江江畔。

          今年春季回家祭祖时,行走于村间,富足和闲适的气氛弥漫着这古老的山村。人在剡溪,若有领悟:所谓桃源,既非镜花水月,亦非野鹤闲云。原来,心安无防,才是桃源的真意。偶遇年近九旬的钱阿公,他点起一根烟后,看着那丝丝青烟,叹了一口气,“你爷爷如果还在,应该九十了,那时的他是村中的一把好手啊,也最宝贝你了。”我闻之不禁潸然泪下,爷爷和奶奶都离去好多年了,关于猇亭的故事越飘越远。歪脖树下的琴声断了太久,仅有那株老樟树依旧俯身亲吻着江水。

          夕阳酷似谁的眼?水里的星光还是沉默不语。月上东山头,回到萍水河的我邀人对饮,举起酒杯,却放不下离愁。          

          弯弯一镰在天,地下几曲悠悠谁来和?或你,或我,或归人。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2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一酱在手,秒变厨神。联合牌纯天然酿造,我的最爱。

父亲

网络大赛征稿作品

父亲

孙利群

June 18th, 2020

五七干校

5月7日那天,读到一篇五七干校的文章,读到柳河,这些字眼都很熟悉。因为我的父亲就是当年参加的五七干校,而我的出生地在柳河。一个时代已经过去,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三十年并不长,只是一转眼,而六十年也不长,好像是昨天。时代的车轮碾压而过,带着血迹继续前行。

文革以后,父亲得到平反,从柳河调回长春工作。整个国家正在慢慢从兵荒马乱回归正轨,过度时期,母亲和哥哥仍然留在柳河,父亲带着六岁的我临时住进学校的教学楼里。

上幼儿园

到长春以后,父亲把我送进幼儿园。这是一个家属幼儿园,老师对家长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我还记得自己第一天去幼儿园时的情景,高高兴兴,蹦蹦跳跳。大概老师觉得父亲离开长春太久,而我第一次来到长春,对一切本该陌生。当从父亲的手中接过我的手时,关切的问父亲,“她会哭吗”,父亲说“不会”,我问父亲“为什么要哭?”。因为我知道父亲下班以后会来接我呀,一转身跟着老师进了教室,和小朋友玩去了。

骑自行车

父亲带着我在学校教学楼里生活了一年。直到母亲从柳河调回长春,我们一家四口有了自己的住房,我也从幼儿园升到小学。

当时父亲带着我在食堂、教学楼里进进出出,碰上的叔叔阿姨都会和父亲打招呼,看到我就会说,“和孙老师长得太像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出门的时候,父亲把我放到自行车后座,然后左腿踏自行车踏板,滑行,右腿蹬地,高高抬起从我头上跨过骑到自行车上。这可是个技术活。

有一次,父亲把我放在自行车前面的杠梁上坐。结果骑一个大下坡,颠簸了一下。我从杠梁上掉了下来。好在我的手依然握着车的把手横梁,就这样吊着从坡上往下冲。尽管父亲赶紧刹车把吊着的我抱起来,但大下坡减速,也是要时间的。有惊无险,一身冷汗。

冰棍儿

到了长春,第一次吃冰棍儿。有奶油和小豆两种口味。五分钱一只,一口气各吃了三只。父亲问我还要吃吗,我摇摇头。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心情,就是有一种好吃,是父亲觉得好吃。

小跳蛙

前些天偶尔在一家饭店里看到一只玩具小跳蛙,非常熟悉的感觉,因为这只青蛙和我六岁时父亲给我买的那只很像,只是不如我那只厚实。我几乎还记得当年父亲给我买那只跳蛙时候的郑重。那个年代玩具不多,那只小跳蛙跟了我四十几年,居然漂洋过海到了美国,是我永久的纪念。

瓜子仁儿

小时候,我喜欢吃瓜子儿,父亲喜欢为我剥瓜子仁儿。我握着满满的一小把父亲剥好的瓜子仁儿,仰头全部倒进嘴里,鼓着腮帮子,嚼得十分满足。

打蚊子

天气渐暖,蚊子开始猖獗。半夜里听着蚊子嗡嗡作响,想起小时候父亲打蚊子的场景。到了夏天,常常半夜里被吵醒,睁眼,看到父亲在打蚊子。东北的蚊子温和,总是能打着,然后接下来一晚上可以安睡。

“疫外”美味——“静如厨子”(征文大赛第二名)

大赛征文得奖作品展示

第二名

“疫外”美味——“静如厨子”

广东珠海 雨晴

        庚子年的确是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开启的,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先是武汉全面封城;到全国各个城市步步为营;再到全球范围内各国接连中招,全世界好像都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渐次地按下了“暂停”键。我和老爸一月初从北京返广州办事,本打算在珠海的家里过完春节后就启动新一年的日本、菲律宾、台湾的游轮之旅,但所有的计划都在疫情的巨大阴影下“暂停”了,于是我和88岁的老爸开启了漫长的家蹲抗疫模式。

        以往总是忙着去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猎奇、采风,却忽略了在自己家门口的景色竟也如此美妙,这也算这场瘟疫带给我的一点点意外也是“疫外”的收获吧。在共同经历了如此大的人类灾难之后,愿我们依然能够坚强地、积极乐观地活下去,并更加珍惜身边平凡的、触手可及的幸福与美好,那我们就没有被病毒击败!正如海明威所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 ……

        言归正传,“疫外”美味——“静如厨子”的六十道菜品中有粤菜、云南菜、川菜、西北菜、东北菜、泰国菜、西餐和甜品。其中很多菜品是基于我长期在中、西方两地生活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喜好、发掘食材特点、发挥想象力自创出来的,如:三文鱼番茄蟹子锅贴、白松露春笋火腿汤、海参水鱼煲、七彩芋香沙拉、双椒麻辣海鲜锅、香煎培根卷、蒜香蜜汁鸡中翅以及燕麦山药腊味煲仔饭等等,它们说不上算作什么菜系,美其名曰“静厨私房菜”吧。

        “静厨”是怎样炼成的呢?其实我是去美国工作后才真正开始自己做美食的。“如果你爱一个人,把他送去美国;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去美国”美国是天堂,同时也是地狱,专治各种矫情、专门磨炼心性与毅力。美国还是一个多种族、多元化、兼容并包的文化的熔炉、美食的熔炉,因此我在那里见识了许多不同地域的菜式,不仅有美餐,还有意大利餐、法国餐、俄罗斯餐、日本餐、韩国餐、泰国餐、越南餐、印度餐、台湾餐等等。发掘不同地域菜式中食材的特性,并将之与中国的烹饪方法和自己的喜好融合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今天中西融合的“静厨私房菜”。

        我觉得一个好的烹饪者,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对享用你食物的人的爱(包括你自己)。烹饪这么多年的经验告诉我,食物是有情绪的,它会带着烹饪者的情感出现在餐桌上。当你爱这个享用你食物的人的时候(有时候是自己),你所有的关心、关怀、温暖与温度都化作酸甜苦辣传递给这个人,这情感犹如一颗种子种在他的胃里,慢慢扩散到他的心里,最后感染了他整个身心,而最终这份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如化学反应般加倍地返还给你。所以用心、用爱去烹饪每一道菜肴吧,你会发现,烹饪其实就是一个爱的传递与发酵的奇妙旅程。

        其次是要有激情——对新食材探索的激情。放下成见,打破陈规,保持一颗如孩童般的好奇之心,热情地接受新食材,才能开发出新菜肴并且体会到食物的丰富性与多元化。

        七彩芋香沙拉就是我根据俄罗斯餐的土豆沙拉,发掘荔浦芋头香糯的特点,配合东北风干肠的口味,以富士苹果的酸甜开胃做加持,再以四川的花椒面儿和花椒油做点睛,研制出的香糯绵软、口味丰富、香麻开胃,一品难忘的一道菜肴。

        最后也是最难得的就是要有想象力——对食材搭配空间的想象力。我总觉得烹饪和艺术创作是一样的,都需要创造者去大胆地想象,有想象才有创新,有想象才有惊喜,虽然有时会因为太过天马行空的想象而遭遇失败,但我们失败的只不过是一顿饭而已,换来的却是更多未知的奇妙美食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所以用爱、激情和想象力,去做一个魔法厨师吧,为你爱的和你在乎的人做出充满情感与温度的盛宴!

        写了这么多美食日记,我知道,我烹饪的这点雕虫小技,其实不值一提,但是我相信会烹饪又能有一个非常配合并且十分逗趣的、88岁的美食模特的美食博主,那绝对是不多见的。

        我认真地回顾了一下,“静如厨子”美食日记一共六十篇,六十道菜,我家老爷子影帝一共在36道菜品中倾情演绎,换了18套服装,戴了27顶帽子,奉献了91个喜怒哀乐、古灵精怪、神态各异的表情包。

        有些朋友说,每天看我的美食是附带的,最主要是要看我家影帝的表情包。好吧,我承认,做厨子也是我附带的,我主要的职业是影帝的形象造型师!影帝的服装由我全权采购,影帝的帽子全部是我的私人珍藏,影帝的表情由我亲自示范导演。

        老爸的表情也在我的启发之下,从一开始单调的笑容可掬,演化出喜、怒、哀、乐、古灵精怪、一举成为一发不可收拾的表情包影帝!看来老爸的表演天分被做导演的老妈抢了一辈子的戏,这次终于爆发了影帝的小宇宙!

        表情包彩蛋来了↓拿走,不谢!

        民以食为天,烹饪之道,博大精深,但是我一直相信大道至简、返璞归真、还原本味,才是厨之大境界也!烹饪如是,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是。最后精选出十道 “静如厨子”中介绍过的菜品的成品图片,希望能给疫情笼罩下的人们带来一些“疫外”的美味,“疫外”的美好!!

“疫外”美味——“静如厨子”之精选菜品

  1. 伤心热干面

        这道菜是在没有热干面食材的情况下用刀削面作为替代品做成的一道武汉小吃——热干面,以此来表达我对武汉和湖北朋友的思念与感谢!在这样的大灾难里是许许多多普通的武汉人、湖北人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用善良、隐忍、奉献和担当诠释着“明事理、担大义”的真正含义!!

        仅以这碗不怎么正宗的热干面,向英雄的武汉和湖北人民致敬!也以此来缅怀在疫情中永远离开了我们的湖北的朋友……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再去湖北、再去武汉,那时,你们再请我吃一碗最正宗、最暖心、最有担当的热干面!!

        家蹲抗疫,抗成美食博主,精选的十道菜肴和影帝的表情包已悉数奉上,愿能够给同样家蹲、郁闷的读者们带去一点点“疫外”的美好与希望,善莫大焉!

        时至今日,新冠病毒虽然在中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在全球范围内依然肆虐。抗疫的战争仍然任重道远,病毒也许会与人类共存很长一段时间,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因此而发生彻底的改变。但愿我们能从这次灾难中认真地审视我们的过去、冷静地反思我们过往的所作所为,善待同类,并心存敬畏地对待同样生存于这星球上的其他物种。

        尼采说:“任何不能杀死你的,都会使你更强大。”愿人类在经历了这次生死磨难之后,用人性的光辉驱赶人性的黑暗,幸存的你我变得更加强大! 那时候我们才可以骄傲地对新冠病毒说——你可以毁灭我们,但从来不能击败我们!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一酱在手,秒变厨神。联合牌纯天然酿造,我的最爱。

念想

网络大赛征稿作品

念想

Yuq Pang

April 14th, 2020

若有问卷调查:谁的衣橱里有超过二十年而现在还会穿的衣服?

我第一个举手,我有!

这件黄色的毛衣,是我妈妈亲手织的毛衣。从青春到中年;从为人女、为人妻到为人母;从中国到美国,陪伴了我整整23个年头。妈妈织给我的众多毛衣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也是她织给我的最后一件了。

当时,她已身体抱恙了,但当我从别人那看见这个新花样回来告诉她,她仍欣然应允了。毛线细,我要求的又是中长款,妈妈花了差不多两个月才织好,我立马试穿上身,满意得不得了。后来,还剩了点毛线,我自己也尝试动手织一件打底的短袖短款的毛衣,当然,最后是妈妈帮我开的袖和完成的领子。两件配穿起来,颜色明艳,款式新颖,织针匀细,每次穿上时都会有人问我在哪买的,我都会有点小骄傲地告知,我妈织的,款式是自己设计的,独一无二,沾沾自喜不言而喻,也收获了一些艳羡的目光。时至今日,春秋凉爽时节,我也时不时拿出来穿,穿的是一种情怀,念的是一种温情。如今,母亲早已不在了,毛衣的鲜艳已褪,但我知道,妈妈的爱,会一直在。

———写于2020年3月27日母亲的忌日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2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身为华裔,嫁衣是穿在身上的文化符号。丝绸是女儿带着出嫁的,也是父母给予儿女情长的最好诠释。符号里的文明,两箱丝绸=两厢厮守。文化有传承,爱在延续。明星款新娘嫁衣、新郎礼服、妈妈旗袍,中式婚礼礼仪、仪态顾问,请洽旗风堂。

《旗风堂创意厨房》旗袍美厨代言人

一酱在手,秒变厨神。联合牌纯天然酿造,我的最爱。

疫情中的点滴 (雨岩)

网络大赛征稿作品

疫情中的点滴

雨岩

May 13th, 2020

           202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爆发的惊涛骇浪,无形中席卷了整个全球村。

           正当中国人都在忙着迎接欢庆一年中最浓重的春节时,武汉因疫情严重而封城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了世界!我的家乡在湖北郧西,距离省城武汉只有4个小时的动车之遥。我有不少老同学和亲戚朋友现在就工作生活在武汉。而身在旧金山湾区的我,虽然远隔重洋,千里之外,也瞬间感觉到心头抽紧,仿佛有一部份我神游到了那个小时候无比向往的繁华都市… 几年前带着全家人白天游览古色古香的黄鹤楼,晚上乘坐长江游轮欣赏两岸三镇浪漫美景的回忆,重叠在今天电视屏幕上火神山火速兴建,医院里人满为患,每天追踪病例新增和死亡人数的新闻图片上,好像把记忆里的温馨美好和眼前的冰冷残酷统统丢进心中的搅拌机里,不停的翻动,撕扯,碾压…

           我先生在北京工作。陪我和两个女儿一起过完圣诞新年后刚刚回去。春节没有太长假期,他就没有急着买回美国的机票。这一犹豫之间,川普总统令出台了,从2月4日开始,限制中国人来美,以控制美国疫情的发展。他暂时就没办法回来了。我这边2月份虽然工作生活一切照旧,湾区的很多大型活动都逐渐取消了。我期待已久的北加州湖北同乡会主办的湾区春晚大型公益演唱会也随着武汉疫情的加剧不得不在最后一刻取消,因为原定有部分演职员要从武汉过来,现在就没有这种可能了。

           但是生活在湾区的华人谁也没有闲着。实体店里的口罩据说都被华人买走,寄回给国内的家人朋友了。只要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分享哪些网站还可以买到口罩,我就秒下单。经历了无数次订单被取消之后,我还是很幸运的也买到了1000个医用外科口罩。提货后直奔邮局,分成几箱寄给国内的亲友。邮寄时工作人员说,大约7天就会送到。满心欢喜,我回到车上准备开回办公室。一着车收音机里传来新闻,白宫发布行政令,暂停中美之间的航班,以减少来自疫区的感染风险。那这几箱口罩什么时候才能上飞机呢?刚刚买到口罩的满足感,瞬间又被断航的消息冲涮的无影无踪了!果不其然,这几箱口罩颠沛流离,在旧金山机场久久等待直航无果,不得不辗转到日本东京,然后运到上海,最后才又重新配送到目的地,前后历时两个多月,也是疫情之中奇迹般的流浪记。

           我大学同学在温哥华UBC大学邻里群利用 Gofundme 网站发起为武汉这个英雄的城市筹款。作为一个湖北人我二话不说就参与其中,并且在自己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这个筹款的活动,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这个活动短短几周就把3万3千多元的款项送到了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我们也在3月16日收到了医院盖着大红公章的感谢信。令人感动的是在这次疫情中有太多团体和个人给武汉捐款捐物,数量之大,金额之多,数不胜数!

(来自武汉医院的感谢信)

           每次听到为家乡湖北捐赠的新闻,我自然而然就会神游一遍故乡。我出生长大的郧西在湖北省的最西北角,因为与陕西接邻,是传说中的“朝秦暮楚”的发源地,各种古迹典故众多,到现在都保留着引人入胜的景观。翻过仙气缭绕的武当山,沿着山青水秀的汉江河一路东南,跨过丹江口大坝,冲进一马平川,大小湖泊星罗棋布的江汉平原,就到了九省通衢的都市武汉。从郧西往南走就是大名鼎鼎的神农架林区,小时候常在夏天暑假来看望在林场工作的爷爷,最喜欢在密不透风的森林中仰头寻找阳光的影子,品尝高山里独有的美味猕猴桃,看着奶奶在两棵大树之间绑上绳子晾晒被单,有一次还看到被单旁边竟然还挂着一条两米多长的菜花蛇……神农架南边脚下就是奔腾不息的长江和三峡之一的西陵峡。这段江面上常年千帆竞渡,两岸峭壁刀劈斧砍,峰峦连绵不绝,悬棺林立,峡中有峡,难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早就有了千古流传的诗句:西陵山水天下佳!

           而今天我美丽的家乡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的考验。武汉封城,10天建成方舱医院,全国各地医疗队入驻支援,湖北瞬间成了众灾区。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九头鸟,要是有九条命该多好啊!

           就这样送走了一个个揪心,挂念,恐慌和感动的日子。从武汉到整个中国,从意大利到整个欧洲,从英国到美国,新冠肺炎肆掠,横扫,完全势不可挡。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呼吸着同一个大气层的空气,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虽然中国的疫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得到控制,刚刚关心和激励完国内的亲友,我们又要开始防御和对抗正朝我们身边侵袭过来的冠状病毒无形杀手!

           3月初小女儿还是每天回去上学,我给她准备好随身携带的小瓶消毒洗手液,提醒她吃东西之前一定要先清洁双手,并且不要跟同学分享午餐。大女儿在南加州圣地亚哥上大学,每天都打电话报平安,也越来越多的提到,新冠肺炎的话题在学校广泛流传。她计划3月17日坐南方航空的航班,回到湾区开始度春假。几周前她参加的学校花样滑冰队赢得了参加2020全国大学生花滑总决赛的资格,她也非常期待在3月底飞往明尼苏达州参加总决赛,并且已经买好了机票。

           3月中旬,湾区确诊病例数字开始攀升。得知圣荷西机场地勤工作人员有检测阳性时,我就开始担心了,因为大女儿几天后就要从这个机场落地回家啊!她可是口罩手套什么都没有,也不可能这么短时间买得到。正在琢磨是不是开车去把她接回来时,她的电话就来了。原来学校已经发出通知,春假结束后也将把课堂教学变成网络授课,学生们不需要住在学校里面了。学校鼓励能回家的尽快回家,这样可以把空间腾出来,让无法离开校园的学生可以疏散开。也好,没有别的选择了,只有自己开车下去把她和她的家当全部搬回来,坐飞机是不可能带这么多东西的,何况现在又担心飞机旅程中被感染。

           我平常开车超过两个小时就累得不行了。而新冠肺炎居然逼着我一口气开了8个多小时,中间就在金拱门快餐店匆匆吃个午餐,用一下洗手间,就这样早发旧金山,晚到圣地亚哥了。第二天帮她把宿舍的东西都收拾好,绞尽脑汁把所有东西挤进后备箱,只露出一个小小缝隙可以用后视镜看路况。于是马不停蹄,又开始一段风雨兼程,千里走单骑的回家路。从洛杉矶出城后的高速路有一段经过蜿蜒盘旋的丛山,右手边有个大湖,我以前坐车经过这里都会情不自禁拿出手机拍几张“高峡出平湖”的风景照片。可这次路过我的手要紧紧的握着方向盘,而且一上山就突然刮起了大风,云层也低垂下来,雨雾缭绕,忽风忽雨。下山时路面湿滑,斜角弯道,我带着满车行李,两个女儿,不得不分外小心。眼角偷偷扫一眼湖面,波光粼粼,云蒸雾腾,似乎稍不留神就会把我的车卷进这无影无形的水波中,手心里忽然渗出了紧张的汗水…

(接女儿回家的车满载行李)

           一路向北,终于跑赢了风雨,几小时后进入湾区。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湛蓝的天空中云朵儿映透着橘红色的光芒,渐渐聚拢在马上就要掉进海里的太阳边儿上,美的让我无法专心开车。离家近了,心绪也渐渐恢复平静,就把收音机调到FM106.9。马上就要到家时,新闻里传来政府部门的通告,我们从明天起需要 “shelter in place”, 就是要居家避疫,尽量不出门,不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事业(essential business)就要关闭,停工停学。

            “不要怕,一切都会okay!”。我告诉两个女儿,让她们先回家收拾整理一下,我都没进家门就把车开到最近的一个沃尔玛超市,心想一定要在明天居家避疫开始之前把冰箱装满。从停车场出来一迈步才发现两条腿酸胀麻木,软软的像面条一样。然而进入超市后的震惊和失望,如同一个巨浪扑打过来,劳累的感觉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超市里的货架上大多空空荡荡,走道的地面上也有不少散落破碎的货品。别说厕纸,消毒洗手液,牛奶鸡蛋这些抢手货了,连冷冻蔬菜,微波炉午餐,披萨,什么都没有了!我呆呆的站在空空的,乱糟糟的货架之间,恍惚以为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或者穿越时空到了几十年前的一个地方,总之这景象是我在美国从未经历,无法想象的。看来在我一路飞车的这一天,大家已经“打劫”了货架上的一切可用之物。正准备空手而归的时候,有个店员推着几个箱子补货。他看了我一眼,都不用说话就随手抓起一两样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看,一袋冷淡薯条(French fried potatos),一盒冷淡薯饼(mashed potato patties),至少明天的早餐有着落了!

            接下来的日子还算平静。大女儿的花滑全国总决赛毫无悬念的取消了,小女儿提早买票的现场音乐会也不例外。好在她们俩迅速变身宅在家的乖乖女,自己做午餐,照顾猫咪,上网课,倒是不用我太操心。我的工作因为涉及房地产和相关的银行贷款业务,被归类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所以还是没有停业,可以继续上班,就是要注意隔离和防护。需要适应的是到超市购物要遵循”social distancing”, 人与人之间保持至少6英尺,也就是大约两米的距离。除了大排长龙才能进门不便之外,货物供应逐渐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模样,只是口罩,消毒杀菌液和其它防护用品还是买不到。

            我的侄女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研。当纽约的疫情飞速增长,学校停课,出行不便的时候,她买了好几张不同日期不同航空公司的回国机票,但是都一张张被取消了。我催促她来加州,至少我可以开车出门买菜,日常生活也比住在窄小的公寓里,网上抢菜,等一个多星期后才到货要方便多了。3月底在机场接到侄女的那一刻,我心安了不少。我们在美国并没有其它的亲人,现在都聚在同一个屋檐下,躲风避雨,也是难得的一段亲情体验。

            很多年不看电视的我,最近忽然发现每晚到点我就守在电视机前,把一小时的晚间新闻一字不漏看完。总统川普在白宫的疫情记者会,纽约州长库默和加州州长纽森每天的疫情报告,最近流行语 Flatten the curve (让曲线拉平),和每天攀升的确诊及死亡人数……我总是喜欢把数字的疯狂增长想象成攀爬的云梯,希望在这次疫情中匆匆离去的人,可以搭乘云梯到达他们心中的极乐和梦想之地。事实上,很多家庭在经历一场完全无法想象的生离死别。因为如果是染了新冠离世,家人根本不能用正常的葬礼和自己喜欢的送别仪式和亲人道别。新冠就这样毫不费力的撕碎了我们的传统,让死去的人不能尽快入土为安,而活着的人却似乎被囚禁在无法排解的悲痛的棺材里!

            昨晚快11点了,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救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从窗户也看到刺眼闪烁的灯光摇晃着越来越近了!一会儿功夫,这条街的尽头停下了两辆急救车和两辆警车。几个高大壮硕的急救员,提着急救包,推着医用移动床,冲进了隔着两三座房子的隔壁邻居的家。这家是个nursing home(护理院),有几个高龄的老人住在这里,24小时都有专业的护士照顾。 从亮着灯的窗户里看到一个护士带着急救员们进了其中一个房间。两位警察也带着口罩,打着手电筒,一前一后进门了。一定是哪位老人有紧急情况,需要医疗救助吧!我家的猫咪查理听到这些巨大的声响也激动的跳上沙发,伸出两条前腿趴在窗户上,探头盯着深夜里这繁忙嘈杂的街道。它棕黄色的眼仁里满是疑惑和不安,时不时扭头看着我,轻轻的询问似的喵喵几声。大约40分钟后,我听到这些车先后离开,灯光渐远,整条街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今天早上出门时碰到邻居。他告诉我,昨晚护理院那位98岁高龄的老人走了。我并没有追问,她是感染了新冠肺炎吗?我只是突然记起,她去年散步路过我家时,好像说过她喜欢那棵开着很多花的白色月季。正巧又是花开的时节,我剪下一大束曾经带给她欢喜的白色月季,轻轻放在她散步路过的小径旁。            

( 盛开的白色月季)

            98岁,或者51岁,又或者32岁…有人看重生命的长度,有人看重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无论如何选择,似乎都没有人可以预知自己的天寿,又有谁真的可以扼住命运的喉咙?忽然觉得不如趁这时候与命运和解,放下那些不快乐不顺心的事,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活出生命中最美的样子!

            武汉在封城76天之后解封了。硝烟气渐远,烟火气渐浓。我们加州也在居家避疫将近两个月后逐步开放,争取重回以前生活的模样。但我知道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已经被永久改变了,也有很多事情会呈现出完全另一个模样,或好或坏,等着我们去体会,适应。

            明天就要送走侄女了。她终于抢到一张机票,从旧金山飞到韩国首尔,然后转机到中国青岛,隔离14天之后才能回到重庆与父母团聚。我感叹她不能在哥大校园里完成学业,而要接着上网课,然后就直接毕业。侄女反而比我更加淡定,显出与她年龄不符的成熟,说“经历这些不如意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啊”!看着她归心似箭,不惧路途遥远,剪下行李箱上的旧标签,又满怀期待的开始一段新的旅途时,我忽然感慨我们这些留在家里的,就算没有出门,以后的日子难到不也是一段崭新的旅途吗?

            5月中旬已至,疫情尚未结束。漫漫人生旅,且行且珍惜!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2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宅家故事

网络大赛征稿作品

小小说: 最浪漫的地方

Jennifer sun

April 1st, 2020

交响乐开篇: 煎炸炖煮加蒸炒, 洗菜洗米时水的“哗哗” 声; 抽油烟机”隆隆”作响的噪声; 菜下锅碰到油的”哧哧”声; 拍蒜切葱姜切菜的”啪嗒”声; 剁肉和打蛋的”咚咚”和”啪啪”声….. 最神奇的还得算是隆重登场的两个家厨子煮菜意见不统一但肚子又饿。炒菜时,我说少放点油,她说多来点,你说先放这个,他说先放那个,你说放盐,她说酱油味道更好,再后来,就听见“啪”的一声,厨房的门关上了。离开前,愤愤地说了一句 “你搞吧,我不管了!”  哦哟哟!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有:小时候看过爸爸和妈妈厨房里的故事;自己在家做饭有时也发生;还记得我那都有几分厨艺和有几分火爆脾气的姐姐和姐夫之间的故事。现在看到的是发生在禁足居家准备两餐的家人中间的故事。再后来怎么办呢? 洗碗的人手安排好了:分工一三五,二四六,不吵也不闹。儿子说“为什么不用洗碗机?” “洗碗机? 一洗就是两个小时, 需要浪费多少水啊?现在宅在家里有时间,最后同意手洗。你洗菜我来炒,这个菜我比较拿手,我来; 那个菜你比较专长,你上; 中午我做,晚餐你来;加水煮饭是老妈的喜好和特长, 她也很喜欢做点贡献; 拿碗拿筷盛饭没干啥活的人动一动,帮帮忙!这样一桌好菜,一个团聚,全家人手拉着手餐前祷告之后,美餐了一顿。如果你问我 “家里最浪漫的地方是哪里?” 我会告诉你“是厨房!”  搞定厨房,好多好多的不协调的人际关系可以化解。不信你试一试。 一场战役,弥漫着油烟,夹杂着从争吵和大发脾气到商量和调侃,几个好菜就诞生了。做饭,它不应该只是为娘一个人的活吧!你也许会说“又吹” ,你不是长年干,所以你可以这样说。平凡的事,做出兴趣,其乐无穷。哈哈哈

😂

也因为我们现在宅家别无选择。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2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

我和Covid-19的“遭遇战”

网络大赛征稿作品

我和Covid-19的“遭遇战”

Becky Wu

May 2nd, 2020

         昨天和东岸的闺蜜们Zoom聊天时, 其中一位闺蜜突然说“昨晚和女儿通电话,女儿说她们医院刚为大家检测了Covid-19抗体,她的显示阳性!” 她话音刚落、所有姐妹们都吓坏了, 因为我们都清楚她女儿是在纽约抗疫第一线做医生的,闺蜜接着说“我也是一开始吓了一大跳,但女儿讲抗体是阳性、说明自己在工作中已经得过了, 接下去就不用再担心了。她自己回想起来就是三月初的那一次发烧、不过只一天就过去了……女儿这么一说、我们全家人都悬起来的心也放了下来,哎~这疫情把人给整的每天提心吊胆的!” 说的是啊, 我们闺蜜群这几个月的每周一次定时线上Zoom聊天时基本整个时间都是在为现在这个饱受疫情侵袭的世界而忧虑、为亲人们惦念、更多的则是为孩子们担心、祈祷, 因为我们这几家的第二代中就有好几个是在纽约、好几个在旧金山的,尤其那三四个做医生的孩子们更一直都是我们这些看着他们长大的阿姨们关心问候的重点……聊完天下线后,我就止不住回想自己好像元月底刚从北京回来时那一两天晚上睡觉时好像也有过打冷颤、当时以为就是自己因一路上的疲惫造成的紧张反应, 现在看来是不是自己也在不知情的时候已经和Covid-19真正“交过手”了、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OMG!

        今年的确是太特殊太意外, 我和世界人民一样一直都在不断见证”历史时刻“、创下一个个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对我而言,公元2020从“正常+平凡”突转到注定难忘的一年则要从1月21号自Vegas启程的春节探亲之行说起……

        如往年一样,圣诞节全家在Vegas家里相聚, 元旦过后孩子、大人都分头返回工作岗位,女儿飞纽约、先生飞北京,我的回国机票也是和先生早就一起订好的、只是晚回去几天, 需要把手头几个事情安排一下。但从一月十几号开始,网上、微信里就开始出现一些武汉发现SARS疑似感染的信息,我也没当回事、每天照样处理事情、按回国准备着。到了出发前头一天晚上、也就是20号晚上,各路消息也传得更多更厉害、而且和我同航班的Vegas一位朋友跟我说他考虑后已经取消了此次回国看父亲的行程。 但我们家因为2003年那次SARS在北京肆虐时我先生刚好人在那里、算是亲身经历过所以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记得当时BJ封城之前、硬是我自作主张买机票把他从北京拉回来的,然后全家一起宅家自我隔离两周~说起来也是可以另外写一篇的清晰记忆),所以这次我便也没丝毫犹豫、仍按原计划回国。第二天,我像以往旅行一样、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地登上了直飞北京的航班, 而且整个航班同行的人们也都跟我一样放松一如往常, 看得出大家都是怀揣着要回去过春节的兴奋与开心, 当时国内已是22号、大年二十八……但是!! 我们同机的两三百人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是就在我们飞行在高空的那十几个小时里,整个国内形势起了180度的变化、疫情的严重程度使得中国政府做出了“封城武汉”的决定!当我们落地北京国际机场时已是23号下午快五点,先生开车去接我时还帮我带了一只N95口罩, 那个时刻起、我的世界正式进入“Covid-19纪元“。

        尽管如此,心里还没有来得及想太多。在出机场高速后的四环路上还开心地给老爸打电话报平安,没想到老爸高兴地欢迎我回来的同时也很清晰地建议我们是不是考虑一下,因为疫情的突变春节就别回家去拜年了,我当时想都没想就说“没问题老爸, 我这专程从大洋彼岸飞回来就是要陪老爸过春节的,怎么能不回去呢!”…… 但接下去事情的发展之迅速又是我和先生都没意料到的, 随着武汉的全城隔离、全国各个省各个城市也都开始启动自愿外加监督的“宅家模式”、包括在北京的我们,于是当晚就不得不和祖国同胞们一起开始密切关注武汉和各省市的新增感染人数的表格和曲线……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分析和计划,考虑到保护八十七岁健康老爸的最佳方案就是采用他老人家的建议、不回去拜年了,老爸听到我们的决定也很欣慰和支持。 于是今年春节第一次没有和亲朋好友们面对面碰杯过年、而是使用了微信视频拜年、外加熟练的微信发红包…..年三十儿、初一跟亲朋好友们热闹依然,也过得特别开心、快乐!

        初二早上起来先生就发现有航班取消的消息、还有国际上对从中国出境的乘客开始需要自我隔离的建议,这一下子突然就把我们从过节的氛围中拉回现实、再也没有了过节的轻松心情!原本我的回程票是2月18号(因为跟东岸两家朋友早早约好的春节后在Vegas相聚,而且他们也已经订好来回机票)、如果现在回去、那最好要留两周宅家的时间,对朋友们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看来必须要改票提前两周回美了!先生和我商量几句后、赶紧开始着手改票……中国的春节那是真的过大节,所有公司的网上及电话都全部“休假”,到了晚上还是一点消息没有,以为初三会有人上岗、但他一早起来接着到处试着联系改票后还是没任何希望,于是先生果断地说“买一张新机票吧!”因为越来越多的航班被取消、票价也上浮很快, 而且还有了要关闭国门的传言……幸亏先生动作快、到中午时第二次抢订的机票终于confirmed了(第一次的等了两三个小时后居然说没座位了)!航线是第二天初四下午从北京到香港、然后飞洛杉矶、再转机飞Vegas的, 这如果放在以前我是坚决不愿坐的、转两次机实在吃不消,但现在特殊时期啥都别说了、拿到确认机票已经是很感恩的啦!

          那两天已经完全没有过节的感觉、反而有点像是准备迎接“世界大战”前的战略撤退或转移。我才落地刚四天、所有计划全被打乱、连带回去的大箱子都基本没动,现在我们俩又要为我的返程开始准备(这又是我一个“个人记录”:第一次最短的跨洋旅程,以前开国际会议也没这么来去匆匆过):先需要腾空我带回去的行李箱、然后再装上我需要带回来的宝贝东西(这也是这次回来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把我放在北京家里的十几件旗袍全部带回去!要知道我们经常有需要身着旗袍的文化活动、去年搞得我几次都遗憾没把旗袍带全……这次带回来两个大箱子就是这目的! ), 傍晚我俩又赶紧去楼下的超市里采购接下来两周先生宅家里需要的吃的用的、还有让我带回美国的北京稻香村点心(这也是自从我回京后第一次出家门!),晚上我又把给老爸和亲戚们带回来的各种营养品和春节礼物一一分开装好、以便先生在将来快递允许时分别寄回去……我们俩安静地不停地忙着、但心里说真的对下来形势会如何发展没有任何底儿。第二天,担心再有什么新变化、我们提早四个多小时就出发去北京国际机场了。时隔才仅仅五天,国内航班上几乎所有的乘客和空乘人员都戴上了口罩。经过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但心里不住浮想联翩不断祈祷愿国内的家人亲人们朋友们都安好无恙地度过这一危险阶段的无言语无进食飞行后按时到达香港。 如果是以前、我怎么也要停留几天跟香港的好友们见个面聚一下、但这次只能做匆匆过客了……虽然越洋航班上美国联航的空乘人员们没一个戴口罩的确给大家不少安慰,但起飞前我们的飞机已经在起飞跑道上等了半个小时后机长居然播音告诉大家说需要返回航站楼“因为机上有人不舒服”, What?!不会是有人发烧吧,搞得不少乘客都左右扭头互相审视…… 但登机以后就是机长说了算、也只能这样, 不过及时发现及时让其下机是对病人也是对大家都负责的行为(由此我也“完美”地错过了接下来从LA飞回Vegas的航班, 这是后话)。人生第一次全程戴口罩飞行了十几个小时,一路上都尽量忍着少吃少喝少说少动, 必须吃点东西时也特别注意、吃一口赶紧捂上口罩慢慢咀嚼,想睡觉但捂个口罩也睡不踏实,说实话这样的乘机经历真的不好受,好在除了时不时有婴儿的哭声外没有任何疑似病例的咳嗽声、更主要的内心支撑就是到达蓝天白云没有疫情的目的地的那种期待!

          终于落地了,洛杉矶国际机场所有海关的工作人员也一律没戴口罩、处处洋溢着安全平和的气息。一进入熟悉的Tom Bradley国际航站楼里顿感浑身轻松下来、口罩也取下来, 尽管当时已是27号的深夜、还赶上最后没关门的一家星巴克买了热咖啡、热Sandwich、水果沙拉等喝的、吃的一大堆, 痛痛快快地把自己一路上对肚子的缺憾弥补了回来(因为疫情、现在绝对不会再考虑说到附近酒店休息一晚,只想着忍一忍快点到家)。 航站楼里没有太多人,只有几个趁夜间换大型广告牌的工人们认真地工作着、还有来回几趟打扫候机厅的清洁工们……几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又接着我继续返家的旅程, 因为错过了当天晚上的最后一班飞Vegas的航班, 所以安排到第二天28号最早一班后只剩中间位置、没得挑了。 登机后发现左边是一位坐下来就开始睡觉的年轻老美、右边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同胞老大姐, 俩人都没戴口罩,但我登机前还是把我的N95又拿出来戴上、毕竟飞机空间密闭不同与大厅或户外……一个小时的行程不长、一路很安静、我也闭着眼睛迷糊了一路。 但就在刚刚落地Vegas马上解除安全带之前、没想到右边的老大姐开始咳嗽起来, 刚开始几下大家都没在意、但连着不停咳了好多声还伴有打喷嚏后我下意识地捂了一下自己的口罩, 并小声提醒她是不是去盥洗间一下(心想也许她是刚好有痰卡在喉咙了或者对机内空调过敏,大家偶尔也会都碰到的小小不适)……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动静已经吸引了前后左右的乘客们的目光、所以赶紧起身去了后面的盥洗间,飞机很快停好了、我的心也早已飞到外面的停车场, 按提前约好的、儿子带着女朋友俩人开了两辆车来接我……

        庆幸现在有极方便的微信、大家都能互不见面而相互紧密地联系着并时时刻刻分享着信息与心得, 所以出发前就跟儿子说好按最科学的“隔离方式”接我,先提前帮我买好需要的食物和果蔬放入冰箱,去机场时俩人开两辆车、其中一辆开我的车,见面保持social distance、只打招呼不hug(儿子视频时笑着说“好的Mom,第一次要以这种方式迎你回家!”)。果真如此这般,儿子他们俩在6呎以外跟我招手、欢迎我回来、空中送来拥抱,然后我们前后开着自己的车分头回家,我也正式开始自己为期两周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自我隔离self-quarantine……没错, 然后就像前面一开头说的、头两个晚上盖着被子居然感觉到发冷、有些打冷颤,摸额头感觉没烧(因刚回到家也没找到温度计不知放哪里了所以也没有去量体温), 当时心想也许就是一路疲累太紧张所致, 或者是飞机里着凉有点小感冒, 于是就按照会中医的外婆原来教我的“葱姜水治感冒”的土方子来煮了很多葱姜水喝, 而且也读到不少朋友发的信息说煮大蒜水可以防治Covid-19(管它有没有先预防起来)、所以也煮了5头大蒜水辣辣的来喝、每顿烧菜也用这煮蒜水,两天后就再没有冷颤的感觉了、我也就没多想。 两周以后重获“人身自由”一切也恢复了正常, 又过了两周迎接朋友们的到来、开心相聚了几天……但谁又能预料到这次的Covid-19跟2003年的SARS完全不同,冠状病毒的变异性和传染性更强、再加上美国这边一点没有设防(正如我进海关时不量体温不填表、海关人员也都不戴口罩, 而且像我这样自觉隔离在家的估计不多(遭了不少罪先自我夸奖一下 嘿嘿),尤其对欧洲那边的疫情输入更没有防备), 之后没几个礼拜疫情就从东西两岸全线突破, 同城的儿子和远在纽约工作的女儿都开始每天宅家办公、我也和邻居及朋友们一起又开始了每天看纽约及各州各城市的新增感染人数的表格和曲线,而且为了彼此鼓励并借以消解宅家里过久的郁闷~我们身处三个州的几个闺蜜也开始了我们每周一次的Zoom聊天大会, 两周前还通过Zoom线上为其中一位闺蜜庆祝了生日(又一个人生第一次!)……

        这几个月都一直以为疫情离我们很远,但今天听闺蜜说她们女儿也是只发烧了一天就测试抗体阳性,我这才联想并回忆起自己飞机上最后半个小时的经历以及后来两天晚上的反应,估计也是当时就“中了招”, 不知不觉中就直接遭遇了Covid-19。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感谢上帝,让我当时有足够的抵抗力和一些民间土方帮我很快渡过难关!尽管现在也不需要去检测抗体、但这么一联想反而自己更释然了, 我也相当于打了“疫苗”了、虽然以后外出还是会依然戴上口罩把继续好好防护、多多洗手……真心希望疫苗能尽快问世、 疫情能尽早消散, 人们也能回到原来觉得那么平凡但现在看来又是多么奢侈的不戴口罩可以四处走动远途旅游的正常生活啊!

后续活动预告:

◆9月27日,本次大赛评委,著名诗人阿紫诗歌朗诵会《诗言和·跨越太平洋的拥抱》美国站,即将举办,敬请关注!

◆旧金山时间10月17日周六晚7点半,新西兰、澳洲时间10月18日周日下午2点半,“绽放生命 疫外芬芳”全球征文大赛云颁奖盛典,邀请大家共襄盛举。旗袍就是入场券,请正装出席,请电邮至:qifengtang2015@gmail.com报名,索取详情。

旗袍修身,善美修心。用舞韵梳理形体,女人唯有健康和美丽不可辜负。而“优雅”是女人一生的修炼,它是一种独特的魅力,是女人骨子里不经意流露出来的高贵气质。 旗枫舞韵课程助你在旗袍里遇见另外一个自己。